發布機構: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(CPCIF)
發布日期:2025年5月20日
標準編號:T/CPCIF 0258—2025
標準核心內容:
核算邊界:
明確有機矽產品生命週期碳排放核算範圍,包括原料生產、能源消耗、工藝過程、廢棄物處理等全鏈條環節。
首次將「生物基原料替代化石原料」的減碳效應納入核算體系。
數據要求:
規定企業需採用 ISO 14064-1 國際標準或 GB/T 32150 國家標準進行碳足跡測算。
強制披露關鍵數據:如單位產品綜合能耗(kgce/t)、外購電力碳排放因子(tCO₂/MWh)等。
報告與披露:
要求企業自2026年起,每年4月30日前提交上年度碳足跡報告。
未按時披露或數據造假的企業,將被納入環保信用黑名單,影響銀行信貸、項目審批等。
認證與標識:
引入第三方認證機制,通過認證的產品可標註「低碳有機矽」標識。
興發集團成為首家通過認證的企業,其 DMC 產品碳足跡為 2.1 tCO₂e/t(行業平均為 2.5 tCO₂e/t)。
企業行動與市場反應:
興發集團案例:
透過優化氯甲烷合成工藝、使用綠電替代煤電,碳足跡較行業平均降低 18%。
獲得法國環境與能源控制署(ADEME)認證,產品進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(CBAM)白名單。
碳交易市場影響:
有機矽企業碳配額價格溢價達 15 元/噸(行業平均 10 元/噸)。
合盛矽業透過碳交易收益抵消了部分環保投入成本。
行業合規壓力:
中小企業面臨雙重挑戰:需投入 50 萬–200 萬元建設碳管理系統,同時面臨原料採購成本上升(生物基原料溢價約 10%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