矽橡膠作為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植入材料,憑藉優異的力學性能與生物相容性,長期服務於人工關節、心臟瓣膜、乳房植入體等領域。然而,其表面易被蛋白質、細菌及細胞黏附的特性,可能導致慢性發炎、感染,甚至植入失敗,這一瓶頸問題始終制約著矽橡膠的進一步應用。傳統改性手段如聚酯塗層易降解、水凝膠塗層機械穩定性差,難以實現長效抗黏附。近日,暨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課題組提出一項顛覆性技術——兩性離子修飾聚輪烷改性策略,為醫用材料領域帶來革命性突破。
研究團隊創新性地結合兩種核心機制,打造出兼具長效抗黏附與應激響應能力的動態表面塗層:
透過正負電荷平衡形成的緊密水合層,在材料表面構建物理屏障,有效屏蔽蛋白質、細菌及細胞的非特異性黏附,從源頭上降低生物污染風險。
聚輪烷獨特的「軸-環」結構賦予分子鏈沿軸線自由滑動的能力,當外界環境變化(如機械應力、溫度波動)時,塗層可主動調整表面形貌,快速恢復抗黏附性能,實現「遇強則強」的動態防禦。
在模擬人體環境的長期實驗中,該改性塗層展現出顯著優勢:
抗黏附性能提升90%:蛋白吸附量、細菌繁殖率相較傳統材料下降一個數量級;
機械穩定性突破:經10萬次循環摩擦後,塗層結構仍完整,水合層未被破壞;
應激響應速度達毫秒級:在模擬血管脈動壓力下,塗層表面快速重構,保持持續防護。